陈洪甄教授传略
栏目:当代 发布时间:2014-07-16

陈洪甄教授传略

孙用钊

陈洪甄教授传略(图1)陈洪甄,又名陈成章,1923年出生于铜陵镇,现居台湾,是蜚声海内外的著名画家和美术教育家。

故乡东山是八闽文化古城,明清以来书画名家辈出。陈洪甄先生幼承庭训,家学渊源深远,其叔公陈鹤(友梅)也是东山知名画家,善画水墨龙虾,又是杰出的木雕艺匠。

人文地理、家庭环境的艺术熏陶造就了一代精英。少年时期,陈洪甄就学于东山第一所民办中学——苏峰中学。他对知识的追求如饥似渴。课余又博采众长,私下师从他所敬重的许扬烈、高柏岭等东山书画界名师。青年时期,洪甄才学日渐出众,曾受聘执教于云霄中学、漳浦中学、龙溪中学、东山中学。此时,他的绘画才华和教学能力已为各校同事、学生、 社会人士所一致钦佩。1947年,24岁的陈洪甄在厦门《江声报》发表了他的木刻作品和理论文章《海角画谈》,并举办个人画展,声名大噪。

后来陈先生居留台湾五、六十年,他鄙于纸醉金迷和权利角逐,洁身自好,雅怀清高,潜心钻研艺术,博大精微,乐此不疲。由于他卓绝的才华,曾荣任台湾省教育部美育委员、历史博物馆推广委员、美展审查委员、1957年巴西美展评审委员、美国费城中华文化经济展览评审委员、实践家政专科学校版画教师。

多年以来,陈洪甄的画作参加国内及国际画展10多次,并被台湾及日本、菲律宾、韩国、越南、西德等国家博物馆,哥斯达黎加泛美农学院、亚洲太平洋文化中心、韩国版画美术馆、加拿大多伦多美术馆等珍藏。陈先生的画作还多次应邀参加国内外展览,如《国际版画展》,《中日美术交展》、《韩国中华文物展》、《泰国商展》、《巴西国际艺展》、《美国加洲巡回展》、《英国国际版画展》、《今日亚洲展》以及在韩国、香港、九龙、澳洲、日本、新加坡和马来西亚举办个人展览。

1972年在香港举办个展时,张发奎将军和香港文化名人为其剪彩。香港中国艺术院院长曼石观展后写道:觉其作品新颖别开生面,另创新格,从其展出之作品中,足见其艺术根底之深厚。1979年,国民党元老陈立夫为陈氏画展题赞道:“妙造自然,超以象外,千岩万壑,悦目赏心,诚可谓琳琅满壁,美不胜收”、“为复兴中华文化之一助”。在汉城展出时,陈氏佳作得到各界的至高评价,国立公报馆馆长韩承银说:“值得韩国画家学习”。韩国美协理事长李马铜说:“看到陈洪甄的精湛作品,使人充分了解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抽象画权威南宽教授说,每一件作品皆称精作,令人激赏不已。在《韩华日报》上一位署名罗洛的记者说,看过画展后,虽不能断言“后不见来者”,总叫人能觉察有“前不见古人”之感念。亚太文化中心的韩国学者孔秋泉更是赞叹道:“陈洪甄教授可说是当世谔谔之士,他以赤子之心,发为大人君子之艺术。在这一点上,我相信他比毕加索以小丑自况的艺术境界要高过一座十万大山”!《香港时报》盛赞陈氏不遗余力地发扬中华文化。他的展出使本港爱好艺术的人士眼福不浅。陈洪甄以他的艺术征服了亚太地区以及西方国家,为宏扬我国的传统文化,促进国际间的艺术交流做出莫大的贡献。

陈洪甄的版画艺术成就尤为卓著。他几十年如一日专致于版画艺术的研究和创作,善于运用不同刀法,采用多种版质以表现不同的艺术形象。如一度受印度文学泰斗泰戈尔《漂鸟集》的影响,以抽象形式创作一组套色木刻《生命颂》20件,感人至深。他继承中国木版画的传统,以具象的形式塑造了我国诸如孔、孟、老、庄、墨、张仲景、李白、杜甫、徐光启以及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等古今圣贤和民族精英的巨幅版画,每一件都栩栩如生,每一位哲人的不同风貌呼之欲出。陈先生善于细心观察大自然现象,对雨滴、涟漪、水漏、乃至地上的杂乱泥印、粗糙的树皮、剥落的旧墙等等生活中细小的形象都有精微的理解和独到的表现。他的每一幅作品笔意刀法各具特色,人物形象各具内涵,显示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底和表现能力。

在水墨国画方面,陈氏的艺术造诣也不逊于版画。震动海内外的巨制《台湾横贯公路全景》,全套7个单元,每个单元6幅,共42幅。每一幅皆独具个性,每一单元亦独立成章,整套组画构成完整的山水画巨作,一气呵成。气势恢宏,笔墨酣畅淋漓,妙造自然,动人心魄。这一画卷讴歌了台湾人民建设宝岛家园的民族气慨。孔秋泉极尽赞誉,评论曰:“42幅描写一路景物,或奇峰突兀,惊心动魄;或连峦平远,引人遐思;或飞瀑鸣泉,降自天庭;或田畴千顷,炊烟处处,恍如置身仙境。”

尤其令人叹绝的是他的“新象书艺”(现代文字画)和“一笔画”。新象书艺取材中国古代象形文字甲骨文、瓦当文,作者运用笔墨节奏韵律的变幻,将文字和绘画融为一体,赋予新的艺术生命。而“一笔画”(亦称“一线画”)则如陈氏本人论述的“画家内心对物象的感悟形成自我境界,藉笔墨的节奏运转自由发挥个人的玄想。因之形成中国画盛用线条的一大特色和奥妙。线条不仅代表东西的形状质感、空间的存在和距离,同时也代表规律和意念,代表进行形式和价值。它在绘画上最主要的关键是表现画家心灵的起源;透过构思的耕织,从凝集至扩散。简言之,就是用笔的发展反映画家心境程度和创作能力。”

先生最关心故乡的经济建设和文化进步,时常与家人通信,尤其与从事工艺美术的堂弟陈平联系更为频繁,在来往书信中切磋画艺,探讨来大陆举办个展事宜,瞩目东山石斋画社后起之秀的成长。1987年,得知东山县政协筹办《海峡两岸东山人书画展》,欣然从彼岸寄交石斋画社7幅作品参展。还特选他在各国展览的精品41幅,捐赠给东山县博物馆长期陈列。这些画都寄寓画家对故乡的眷念、讴歌,以及对童年的回忆。其中一幅对联书曰“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拳拳赤子之心翩然纸上,观者无不受到强烈感染。1988年回大陆探亲旅游期间,陈先生又特地在县图书馆与故乡书画同仁举行笔会,评点石斋画社青年的画作,并挥毫为东山旅游景点题字,书赠友人,给故乡人民留下深刻的良好印象。

(本文作者为东山县美术家协会主席)

附录:陈洪甄旧作《一笔画的展望》

 

陈洪甄教授传略(图2)

  陈洪甄画作《塔屿》    陈洪甄的木刻作品 

陈洪甄教授传略(图3)

  国民党元老陈立夫参观陈洪甄画展的题词 

陈洪甄教授传略(图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