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潭山留云洞传奇
栏目:遗迹探源 发布时间:2014-07-29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

                             许培斌

 

黄振桂先生在《铜陵记忆》一书中曾提到:明末清初,天地会以铜山寺院、庙宇、山洞为依托作掩护,秘密结社,开展“反清复明”活动。其中一个重要活动据点在龙潭山之涧,称“留云洞”,为古来寺开山祖明雪熙贤的第三代传人许光玉创建(见第304页)

留云洞遗址现在何处?许光玉何许人也?作为许氏后人,我特感兴趣。说来也巧,那天族人许志民先生到访,他说许光玉是他的十三世祖,祖坟就在龙潭山,墓后就是留云洞。于是,我约许志民先生带路前往探幽,去追寻龙潭山留云洞的传奇故事。

我们从五里亭佛祖庙出发上龙潭山,路经一水潭,“有清泉下注,四时不竭”,这就是龙潭。经龙潭拾阶而上,在半山腰有一座大墓,墓碑曰:“大清,海印许公、元配孙氏仝,岁次丁未,男添、柏铸、银、沅侯、炫城立”。许志民先生介绍说,海印,就是光玉祖出家的法号。(塔),是僧人的墓。我们从墓道往上走,不远处就是留云洞了。留云洞曲径通幽,洞口被林荫所蔽,“大石如盖,下如门,低首而入,内可坐一二十人”。因年代久远,洞内沙土囤积,杂草丛生,野藤盘石,空间窄小,却很隐蔽,确是开展秘密活动的绝佳场所,我们不禁为先贤的睿智叫绝。透过洞口,可见乱云飞度。爬出洞外,鸟瞰铜陵美景尽收眼底,遥望苏峰山尖俊秀妩媚。薰风南来,飘飘欲仙。身临其境,不由萌发古人之忧思。

许志民先生说,据《听彝堂·许氏族谱》记载:许光玉(1665-

1730),名旺,字芝子。后辈皆称芝子祖。芝子自出生就遭遇战乱。据史料记载:清康熙三年,郑成功之子、南明延平郡嗣王郑经率军从铜山撤往台湾,清福建总督李率泰领大队舟师攻入铜山,滥杀无辜民众,逼逐全岛三四万百姓“迁界”入徙漳潮内地。直到康熙十九年,流落各地的铜山人才陆续回乡,重建家园。这段历史造就了芝子“不仙不佛、亦谐亦庄”、放任不羁、超凡脱俗的传奇身世。

芝子从小聪慧过人,勤奋好学,博极群书,兼通佛教典籍,琴棋书画皆弛誉。晚清举人、书画家马兆麟评赞,他的才华虽可比“黄(道周)陈(、士奇)唐(文灿)文(三俊)诸公”,但他无心仕进,而是经常邀朋聚友,谈诗论文,旁及国事,以自愉悦。成家立业后,毅然选择了一条出家向佛、匡扶正义的不归路。芝子削发古来寺,成为古来寺开山祖明雪熙贤的第三代第子,排行临济正宗九座派三世祖,法号海印实宏。早先赴福州鼓山、浙江普陀山修炼,后又潜回铜山古来寺,组织、参与天地会活动。

据学者考证,铜山是天地会的源头和发祥地,也是万五道宗创建的香花僧教派的故乡。天地会是清代一个著名的秘密结社组织,口号是“兴明绝清”、“反清复明”。因遭到清政府的疯狂镇压,天地会转入地下秘密活动。为了开辟天地会秘密活动据点,芝子选中了龙潭山。

龙潭山清幽绝俗,别有洞天。芝子精通风水地理,在龙潭山上开辟了一个山洞,自称“留云洞”。 芝子隐居龙潭山留云洞,多少文人墨客、游云闲鹤慕名而至,上山求教者趋之若鹜。芝子以洞为家,广邀仁人志士,品茶弈棋,抨论国是,不亦乐乎。龙潭山留云洞成为天地会“反清复明”秘密活动据点而载入史册。

芝子把一生奉献给“反清复明”事业,立志死后长眠龙潭山。他在留云洞旁为自己选择了一块墓地,称“高山降龙穴”。自吟诗曰:“苏峰持笏此为朝,山号龙潭接碧宵。时开白昼年加百,世代簪缨振裔苗。”又在墓前设置了一座石棋盘(现被泥沙掩没),据苦菜寺住持白文太师父介绍,龙潭山上共有五个石棋盘,此为其一。芝子圆寂后,子孙尊祖遗愿,将他葬于龙潭山留云洞旁,“长护此山幽”。

芝子以物铭志,甚至以屋铭志。顶街路15号许家大厝的独特设计便是他的匠心之作。大厅门槛采用木门闸,寓为“日”;天井的排水口为半圆型,寓为“月”。 日月为明,暗寓“复明”。常人很难发现排水口的位置,而它却巧妙的安排在前进台阶之下,距中轴线偏东三分,出水口仅三寸。又特意在前进地下埋设七个连环大瓮作为沉沙池和防臭设施,称“七星拱月”。有趣的是,这么小的出水口,几百年来风雨无数,依然畅通无阻,实令人称奇。   

芝子“画笔尤妙悟”,特擅长人物画。除自画肖像外,还有多幅大佛画像传世。但由于文革的浩劫,这些遗作已荡然无存。据芝子的裔孙原北京语言文化大学教授许维翰先生回忆,芝子早年赴福州修炼时,留下多幅大佛画像,文革前尚在鼓山涌泉寺展示,现已不知去向。另有四幅原珍藏于下田池老家中。其中,一幅为芝子自画像,三幅为大佛画像。文革前夕,县文化馆某干部以“征集文物”为名,将四幅画像全部“借”为己有,至今隐匿民间。                                                                                                                                                                                      

芝子卒于雍正八年(1730),享年65岁。圆寂后“四方和尚,素有夙契,不惮跋涉而至,五天功德”。古今乡贤纷纷作诗题赞,用以寄托对先生的无限追思和敬慕。

清铜山庠生、诗人陈振藻(字少华,《铜山志》编者,通佛学)有《留云洞》诗云:“洞辟增名胜,悲歌忆许由,乾坤双鬓改,身世片云留。泉出仍涵月,鹤归俟报秋。英灵天远出,长护此山幽。”

现代人萧彪先生吟《龙潭秘洞》曰:“林茂岩危藏秘洞,龙潭虎穴出麒麟。香花佛祖祥云起,云散霞红日月明。”

晚清贡生许祖熙为芝子自画像题赞,诗曰:昔人一去不可再,

识面维难心乎爱。十三世祖画中来,香花供奉心花开。圆光独抱江中月,骨相双清雪里梅。书画琴碁(棋)皆弛誉,就中画笔尤妙悟。白描不逊龙眠李,丹青恍似虎头顾。岂知所好不在斯,每闻古刹辄心仪。曾记鹫峰登社日,不忘尘尾入禅时。素斋持戒三生愿,婚嫁牵人五迟。或言孔教千秋则,何必索隐随眩惑。先生原是读书人,舍却贤关与圣域。我闻斯语一叹兴,瞆瞆世人忘纠绳。鲁公佛忠所事,昌黎辟佛友真僧。先生大有古人风,学佛学儒无不工。芬芳兰桂前满,佛家减性孰与同?乃信先生本高致,直以空门为游戏。出此入彼聊复耳,姑掷佛前香一穗。子姓芸香尚绵延,德门必大可操权。始信先生真儒者,诒谋非佛亦非仙。

——此吾家十三世叔祖真像也。其平生好读书,尤工绘事,风雅绝俗,潇洒出尘。其持斋念佛乃有托而逃,非本性也。甲寅秋,其本派裔孙圣基负图索题,熙披图瞻仰,喜得认前代叔祖尊容,焚香嵇拜,丰神奕奕。虽笔墨钝拙,不敢以不文辞敬题七古一章,以识先世流风馀韵,并质圣基不知有当高深否耶?

                               族裔孙  祖熙敬题

晚请举人、著名书画家马兆麟,虽比芝子晚出生172年,却对芝子十分敬仰崇拜,亲手写下《马兆麟题赞芝子祖遗像》一文曰:吾乡素多杰士,黄陈唐文诸公,为理学为名臣类,能以经世鸿才维持国计。先生生数人后,不汲汲於仕进。博极群书,兼通内典,出其馀事,亦足以沾溉后人。其品行之高,百世后犹令人思望,丰标摩挲手泽。诗云: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余生也晚,不禁对先生遗像庄诵百回。也敬赘一偈,用寄溯洄:

东山苍苍东海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

不仙不佛亦谐亦庄千秋万共仰流芳

                               乡后学  马兆麟拜题

芝子的一生虽平淡无华,却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事业来。今天,我们探索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凭吊先人遗迹,缅怀先辈高风,意义在于激励后人继往开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

 

注:许由:许姓始祖,上古高士,为尧舜之师。他以辞尧禅让,隐居箕山,挂瓢洗耳而闻名于世,以淡泊名利的崇高节操赢得了后世的尊敬,被誉为隐士鼻祖。

许祖熙:东山马坪许氏19世孙,清光绪三十一年科举贡生。其父许睿,清同治十二年科举贡生,有“父子明经”之殊荣。

甲寅:指1914年。

圣基:1853—1921年,为绵远堂19世祖,芝子第6代孙。

内典:佛教典籍。

出其馀事:在其他方面(暗指参与天地会)有突出贡献。

丰标摩挲手泽:瞻仰先人的丰采,抚摸先人的遗物。

许祖熙、马兆麟题赞均摘自《听彝堂·许氏族谱》。

 

附照片5  幅于后: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图1)

曲径通幽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图2)

别有洞天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图3)

英灵云留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图4)

鸟瞰铜陵

龙潭山留云洞传奇(图5)

龙谭天泉


上一篇: 苏峰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