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用剪刀描绘铜陵文化
栏目:工艺 发布时间:2014-09-11

他用剪刀描绘铜陵文化

 谢建添

---程金铭的剪纸情缘

他手上的剪刀是有灵性的,一张纸经他的手翻转几下,一幅精妙的剪纸作品就诞生了。他的剪纸作品,形象比绘画逼真,画面比雕刻有层次感。近日,我们慕名走进程金铭剪纸艺术坊,采访了这位民间艺人。

      孩提兴趣,他走上了剪纸之路

 

小时候的程金铭经常在奶妈家玩耍,有一天恰巧碰到奶奶正在做龙船鞋,那奇特的造型深深吸引了他。从那时起,幼小的他,便对剪纸产生浓厚的兴趣。在奶奶的悉心调教下,程金铭细胞里的艺术天赋被激发了,他总是作为得力“门生”穿针引线、裁切鞋底、鞋模放样,无所不能。读小学时就是学校的“剪纸小明星”,作品常常成为同学们的模板。放学后,他还经常瞒着家人偷偷跑去附近绣花厂,因为绣花有一部分需采用剪纸作稿样,再根据剪纸的纹路通过色彩绚丽的绣花线一针针刺绣而成。绣花与剪纸,在构图、取材、表现力等方面又有很多可以融会贯通的艺术元素。于是绣花厂又成为程金铭的另一个艺术摇篮,他的技艺再次提升。

       艺人点拨,他唱响自己的品牌

年轻的程金铭由于浓厚的兴趣,加上孜孜不倦的追求,剪纸技艺已相当纯熟。只要给他一张纸,一把剪刀,一会儿功夫,一个个人物、一只只动物、一幅幅风景……便呈现在我们眼前。然而,一个成熟的艺人,需要自己的品牌。要如何开创呢?程金铭冥思着……在与几位本土艺人探讨时,有人提示:就以关公为题材呀!是啊,东山人与关公“结缘”良久,家家户户都悬挂神态各异的关公像,再说海峡两岸更有千丝万缕的关公情缘。程金铭茅塞顿开,如获至宝,回到家马上搜集东山居民供奉的各种关公画像,又上网查询有关资料。当剪出第一幅关公作品与艺友交流时,友人指出,脸上的几个特征如丹凤眼、卧蚕眉、五络长须及脸形设计等,需要进一步修正提高。朋友的话,又促使程金铭苦心酝酿。虚心的态度加上不懈的追求,使程金铭的作品不断取得新突破。然而他并不满足。为了让关公作品更有水准,他时常四处拜师学艺,2012年,终于有幸认识了国内两位关公剪纸大师杨毅和高晓东。在两位名师的精心指导下,他的作品再次升华。现在,程金铭的关公剪纸作品,形态各异,惟妙惟肖,有坐姿读《春秋》的,有驰骋疆场的,也有亲情欢乐的,每一件作品,关羽“忠仁义勇”的形象都跃然纸上。

领导给力,他插上了奋飞的翅膀

他用剪刀描绘铜陵文化(图1)      中共东山县委书记黄水木视察程金铭剪纸艺术坊

程金铭的剪纸作品虽说有一定成就,然而2013年以前还只能说是小打小闹,好比是深山里的花朵,默默无闻。2013年,东山县委、铜陵镇党委致力于大力发展旅游文化,这给了程金铭难得的契机。在镇党委提出打造铜陵文化城设想后,他毅然进驻。在这里,领导的给力,浓厚的文化氛围,广阔的市场需求,给了程金铭无限的动力。他的作品也日趋成熟,不但吸取了北派粗犷的“剪”,也渗透了南派细腻的“刻”,可谓是自成一体。作品也不断得到人们的钟爱。2014年3月,初次参加第49届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他的作品《海峡关圣帝君》荣获优秀奖。5月5日,上任不久的县委书记黄水木在县委常委、宣传部长林达祥及镇党委书记沈惠勇等人的陪同下,莅临文化城调研指导,对他的作品给予肯定。今年的三岛论坛,他的作品被东山对台办推荐给县委,作为特色礼物馈赠给金门县县长。

文促会推动,他有了更深远的追求

如果说党委的重视是春风,那么2014年铜陵镇党委、政府启动“铜陵历史文化名镇复兴计划”,旨在挖掘和复兴历史文化,同时成立“铜山古城文化发展促进会”,则更像温馨的土壤,加快了程金铭的生长。文促会会长孙用川多次光临指导,对他提出了殷切期望:一是创作 “东山十八景”;二是不断提高艺术水平;三是培养下一代,传承技艺。会长的话,深深触动了他。于是,他翻阅书籍,上网查询,实地拍摄。有些景观虽然不复存在,他借助古人文字描述,又向老者取经,再结合自己想象,至今,这些景观的雏形,已经在他心中成型了,并开始逐步动手创作,预计年底会问世。程金铭在创作之余,也当起了传承人角色。暑假开始,在他的艺术坊里,第一批学员----十多名小朋友慕名拜师。他将按不同年龄段,因材施教,毫无保留地传授给青少年,为的是使剪纸这门民间艺术瑰宝代代传承,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他用剪刀描绘铜陵文化(图2)第49届全国“金凤凰”创新产品设计大奖赛获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