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动石
栏目:遗迹探源 发布时间:2014-07-15

风动石(图1)

   风动石  铜陵十八景之一,即:“风吹一石万斤重”。位于铜陵关帝庙左侧。方志载:“城东有一石如盘,上峙一石,高二丈许,半倚半重。”“人卧盘石,伸足踢之,即动,微风吹之,亦动。”故称“风动石”。它以雄、奇、险而被誉为“天下第一奇石”,载入《中国百科全书》,列为“中国地理之最”之一,海内外游客盛赞“风景这边独好”。

   风动石的神奇,引发了历代官宦、名人、雅士“竞折腰”,颂风动石的赞美诗,比比皆是。明参戎、督师李楷(字权则、号岸翁、陕西省朝邑人)约一班诗人墨客千里迢迢前来铜山,他别出心裁,特意在风动石下摆上盛宴,让诗人边饮酒,边观赏风动石,即景赋诗,酒过三巡,李楷诗兴勃发,吟《风动石》诗,曰:“鬼斧何年巧弄丸,凿成拳石寄层峦。翩翩阵阵随风漾,辗转轻轻信手抟。潮撼孤根危欲坠,雨余苍藓秀可餐。五丁有意留奇迹,特为天南表大观。”另一位诗人程朝京(明水师提督)随即和韵一首:“造化原来只一丸,东封函谷万层峦。天风吹向闽中坠,海飙还能逐势抟。五丁欲举难为力,一卒微排不饱餐。鬼神呵护谁能测,动静机宜在此观。”另一位诗人刚要开口接上,忽然一阵天风吹来,摇动风动石,似有摇摇欲坠压顶之势,吓得众诗人心惊胆颤,躲避唯恐不及,酒未尽醉,诗也吟不出来了。从此,留下了“石下难设宴,吟唱不出三”的传奇佳话。

   明月下的风动石,更富有诗情画意。明代著名诗人文三俊吟《风壁挂霄》诗,曰:“是石是星丽太空,非风搖石石搖风。云根直缔槐杓上,月馆堪梯小八鸿。”                                       

   相传抗战时期,日寇进攻东山,炮艇曾停在铁丁屿附近,用钢缆绳拴住风动石企图拉倒,费了九牛二虎之力,风动石纹丝不动,巍然屹立。所以,有人说:“鬼子”撼“神石”,白费心机。当代著名女作家霍达游览风动石后,写下名篇《奇石记》赞道:“壮哉此石,吾风可动,而不为寇动,凛凛然大节,中华民族一山一水皆有此无尚尊严。”

   “文革”期间,风动石也遭遇一次刼数,有二个打石工人财迷心窍,欲炸开风动石岀售石料,周边群众听到消息后,上百人前往阻止,有些妇女半夜里把人粪泼在石头周围的旷地上,不让打石爆破。其中有一个叫黄茂金的渔民,体魄强壮,富有正义感,当听说有人要打掉风动石时,极为愤慨,便常在风动石旁边的关帝庙内与几个朋友泡茶蹲守。有一天,黄茂金去做工的路上听说那个人再次欲行不义时,急匆匆地回家,拿起一支碗口粗的碇箸冲上去,横站在风动石前面,开始平心静气地与其理会,可是该人不听劝说,黄茂金极其愤怒地大吼一声“谁敢动风动石,我就跟他拼命。”该人在群众的指责下狼狈逃离。嗣后,民间诗人陈秋顺先生提议把毛泽东“风景这边独好”诗句写在上面,大家一致赞成这是个好办法,连忙请来书法家沈振东先生临摹毛泽东笔迹,请石匠镌刻于石上。从此,风动石终于被保护下来了,才有今日“天下第一奇石” 的雄姿永久展现在世人眼前。

   稽旧补记一:风动石正面原有镌刻“铜山三忠臣”,左旁镌“三忠” 姓名:黄道周、陈瑸、陈士奇。题后记:“永历戊子(1648)秋广平路振飞题”。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有人把“铜山三忠臣”铲掉,改镌为“铜山风动石”。

原来在“三忠” 右侧还有一首诗,即清康熙年间,漳浦县知县陈汝咸(字莘学,号梅庐,浙江鄞县人,进士。)题:“何年鞭到故留踪,抱笏吾将拜此中。饮羽醉归真避矢,点头顽化似因风。幡幢动处闻禅语,鳞甲秋时想汉功。石上依稀数行字,我来磨洗认三忠。”二十世纪“文化大革命” 中,被人铲磨掉,改镌为“风景这边独好”。


上一篇: 东门塔屿
下一篇: 四官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