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陵关帝庙
栏目:关帝文化 发布时间:2014-07-10

铜陵关帝庙(图1)

  铜陵关帝庙  原称铜陵武庙。位于风动石景区内。东山县十大庙之首,列全国四大关帝庙之一(山西解州关帝庙、湖北当阳关帝陵、河南洛阳关帝庙、铜陵关帝庙),为台湾关帝庙的香缘祖庙。 1996年11月国务院颁布铜陵关帝庙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铜陵关帝庙有以下十大特点:
  武庙历史悠久古远。唐总章三年(670),陈政、陈元光开拓闽南进驻铜山时,关公香火随军奉祀而传入铜山。宋时,在东坑铺(铜山古城旧址)之东,置天尊堂,奉祀关公神位。明洪武二十年(1387),周德兴在天尊堂之右兴建关王庙,刻像祀之。明成化三年(1467),漳州郡开元禅寺九世僧圆球,结庐于左翼保安堂,奉祀圣帝,成为铜山僧人第一人。明正德三年(1508),云霄财主吴子约避寇入东,谒圣帝庙宇简陋狭隘,与铜陵善士黄宗继等九人,义举劝缘,共成盛事,在原关帝庙左侧选择龙穴福地兴建,命名铜陵关帝庙。 可见铜陵人拜祀关帝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庙宇群区文武并存。关帝庙依山而筑,背靠岵嵝山龙脊 山脉,座落龙穴 福地,庙向朝东,面对碧海文峰,承沐旭日晨曦之光辉;庙宇右侧与东宫圣母庙、城隍庙相毗邻;左与宝智寺佛祖庙相连接;后有文公祠相依附;前有海上佛国东明寺佛光辉映。由此,构成了以关帝庙为中心,释、儒、道三教结合为一体的庙宇群区,实为全国庙宇中之少见。
   地灵人杰环境优美。庙前有古城环抱,文峰笔架。庙区内有莲花池、风动石、石僧拜塔、钓鳌台、碑廊、摩崖石刻、东壁星晖、仙脚浴桶、仙床睡卧、曲径藏幽、龙井灵液、虎崆滴玉、蓬莱仙境、圣人故居、异草花卉、古榕翠柏等名胜佳景集萃,形成庙宇、景观、园林浑然一体的独特自然景观,古老的人文风格。当你身处在庙区内闲庭信步时,会深深地领会到庙宇文化给人一种崇高、敬仰、优美、震憾、心灵神往的感受,顿悟地灵人杰的真谛。
   建筑奇特小巧玲珑。关帝庙建筑面积680平方米,有门楼、前殿(拜庭)、大院回廊、大殿及花园等。关帝庙主庙建筑层次有序,布局严谨。抬樑式纯木结构,悬山顶。殿宇飞檐斗拱、雕梁画栋,立体镌刻。彩瓷剪贴,流光溢彩。人物塑造,千姿百态。最绝妙无双、精美绝伦的建筑当属太子亭,六支圆石柱倾斜捧托着数百纵横交错的拱木,屋脊上有八仙骑八兽、狄青平南、战洪州、薛仁贵征东、金山战鼓等16个故事的雕塑。太子亭背面木匾上有文三俊的撰文《关帝圣君赞》:圣贤之刚,鬼神之德,屋漏无愧,天地可塞。叹夫!孔为周,关为刘,禠乱贼之肝胆,折吴魏之邪谋。一字斧钺,一剑春秋,国俎家祝,千载同流。大矣哉!古今帝王至矣哉!黎民父母为溯厥平生:事何主?大汉炎刘;交何友?张赵其俦;居何地?湖广荆州;敌何国?吳魏为仇;读何书?寢食不忘,惟在鲁氏春秋。这座宫殿式楼亭,数百年间遭受台风地震,毫无损坏,巍然屹立,稳如泰山,令中外建筑专家赞叹不已。因而,关帝庙被收入《全国关帝庙集成大全》,赞为最小巧玲珑、最富有灵气的关帝庙。


[page]


   香缘祖庙遍布台湾。据记载,明万历年间,出戍澎湖的铜山水寨营兵已把关帝香火带入澎湖立庙奉祀;清康熙三年(1664),明宁清王朱术桂从铜山东渡入台后,在台南王府中仿造铜陵关帝庙,供历代官员祭祀,称为祀典武庙;康熙二十二年(1683),铜山营将士在澎湖兴建马公武圣庙和红毛城关帝庙;福建水师台湾副将张国入台时,从铜陵关帝庙分灵神像一尊,在台中建锡寿堂(圣寿宫);康熙五十五年(1716),铜陵人游宗功,出任台湾守备时,在诸罗县(今嘉义县)建庙奉祀;清乾隆五十六年 (1791),铜陵人黄象新任澎湖协标右营游击时,在澎湖马公捐款修建东甲宫,奉祀关帝;嘉庆九年(1804),平和林应狮奉祖先林枫之嘱,从铜陵关帝庙分灵入台,在噶玛兰建庙奉祀。咸丰七年(1857),改造原茅屋庙舍,选址黄蜂岀巢 建新殿。同治六年(1867)奏请朝廷敕建,取名协天庙,即宜兰协天庙;民国二十二年(1933),东山康美镇康美村林进金叔侄三人应请入台,按铜陵关帝庙样式建造澎湖、赤莰、小卷、台北等关帝庙,以上这些关帝庙香火又分灵台湾四百多座(注册)的关帝庙。
   铜陵关帝庙香火还远播香港、南洋及海外。陈汉波先生在《铜山关圣帝君分灵亚、非、拉》文稿载:1945年间,铜山纺绳业林、刘二姓入香港开办纺绳行,分请铜陵关帝庙神灵至香港建庙奉祀。1970年,漳洲南山寺法师释道裕徒弟释法清法师远徏巴西建观音寺,附祀从铜山分灵的关帝。全国关公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孟海生于2000年6月27日在《东山关公文化走向世界的码头》论文中说,现有文字记载表明,铜陵关帝灵像早已落户香港、马来西亚、新加坡、巴西、马达加斯加(非洲岛国)、留尼汪岛(印度洋西部马斯克林群岛中的火山岛,法国殖民地,岛上居民有马达加斯加人、印度人和华人等)、毛里求斯等。
   护境佑民屡显神威。相传,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十月,倭寇犯境,关公在空中挥舞关字大旗,凌空长啸,倭寇惊魂落魄,乱作一团,叩首求告关老爷饶命,溃败而逃。
   万历二十九年(1601),倭寇再犯东南沿海,关公再次在台湾海峡飞舞青龙偃月刀,帮助锦衣卫把总张万纪平息倭寇。
   崇祯乙亥八年(1635),荷兰红毛番十几艘兵舰进犯铜山,,铜陵危在旦夕之时,关公横刀立马率领周公、关平腾空而岀,协助铜山军民击退荷寇,获得全胜。黄道周深感圣恩,洗手焚香,亲笔为铜山关帝庙撰写长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南明永历三年(即清顺治五年,1648),明将郑成功准备攻台驱荷之时,关公鉴于郑成功忠心义胆,精忠報国,赐予金鳞龙甲(世传郑成功为东海长鲸投胎转世)。因此,郑成功历经百战,毫发无伤,驱逐荷夷,收复台湾,名垂青史。
   康熙二十二年(1683),施琅将军从铜陵西门澳誓师攻台时,借住距西门澳仅几百米处的关壮缪庙( 即 关帝庙)内的众兵将忽闻空中呼曰造大纛五十杆,助施琅将军破贼。清代杜臻《澎湖台湾记略》说,琅闻之,益自喜。至是,果验。
   咸丰年间,皇太后寿诞的前一天,收到番国晋献的一对特别贺烛,是夜关帝托梦咸丰帝,告白:外番异烛不可置于宫中,宜点于五里之外高山乏人处,方可转危呈祥。 翌日,咸丰帝立即令司礼监将贺烛移至宫外高丘之上,果然,点燃后,轰隆巨爆,宫中避免了一场灾难。咸丰帝感于关圣指点,御笔亲书万世人极鎏金大匾一方,悬挂于铜陵关帝庙帝座之上。


[page]


   民国二十八年(1939),东山抗战期间,关公助军民抗击日寇侵略的故事,直到今日,铜陵民间还传颂得活灵活现。当日寇在日机的配合下大肆进攻的时侯,铜陵古城危在旦夕,忽闻关公在空中大喊一声,犹如晴空霹雳,一架日机自坠,甚至有人看过关公骑着红髯战马挥着大刀砍向日本鬼子。
   明万历年间,铜陵船户有一女,许配长泰县泰山乡一村民,父母特赠关公画像一幅,以祈神佑女儿在他乡平安吉祥。新婚初夜时,深山里一只鸡妖深夜骚扰,被关公显灵斩杀,为民除害。从此后,几百年来长泰县信众年年前来铜陵关帝庙朝圣进香。
君臣平坐全国独创。相传南宋皇帝赵昺兵败逃至广东南澳海崖一带,丞相陆秀夫背帝投海,魂魄飘逸空中,各寻安灵之处。适值铜陵关帝庙建成,关帝、周仓、张飞己各就位,陆秀夫先到一步,附灵于关帝。赵昺随后也到,附灵于周仓,立在一旁。陆秀夫过意不去,托梦庙祝,在其右侧修一神位,让赵昺坐在一旁,所以,关帝庙宝殿内有一站一坐的两尊周仓神像,故有关公、周仓平起平坐的缘由。全国关帝文化研究会特级教授胡小韦说,这是全国关帝庙唯一的情形。
   坐船访台史无前例。1995年1月11日下午3时,铜陵关圣帝君应台湾基隆普化警善堂邀请,乘坐台湾基隆港渔轮源丰11号(船主陈元,祖藉厦门)从大澳渔港码头起航,在东山渔业第一公司闽东渔1118号渔船船长张金良(别名赤肉)的引航下恭送至古雷半岛海域。14日清晨,关帝抵达基隆正滨渔港,奉祀在基隆警善堂关帝庙。庙董简火土和基隆渔业协会主委谢朝正等人,敬请关帝主镇台湾四百年来首项太上蒸护国祈安七朝清醮大典,盛况空前。台北信徒关勇雄携带夫人和儿子前往朝拜,跪在关帝面前叩求祈一对圣杯, 结果有一个杯 直立着,称作竖杯( 如相片),全台轰动,百家新闻争相报道,说这是出侯入相 的圣杯,感戴关圣神灵。
   关帝在赴宜兰、台中、台南、桃园、高雄、澎湖等地巡境后,于同年7月20日乘坐台湾豪华游艇返回铜陵主庙。
   关帝入台巡境,随行的有天后宫注生娘娘、注寿娘娘二尊神像。
为了加强和发展两岸关帝文化交流,1997年1月7日21日,由漳州市政府秘书长陈易洲任顾问、中共东山县委常委林国武为团长、县人大副主任汤德元、县政协副主席黄成才、东山旅游经济开发区主任陈燕松、东山县旅游局长蔡永强、县台办主任黄振桂、县旅游局副局长兼风动石景区管委会主任林定枞、景区管委会副主任余添生、铜陵关帝庙董事会董事谢让等10人组成东山关帝庙祖庙访问团,应台湾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协会邀请赴台访问考察。在台15天,与基隆普化警善堂、宜兰礁溪协天庙、台中圣寿宫、彰化关帝庙、高雄文衡殿、台南祀典武庙、台南关帝庙、赤坎关帝庙、台北紫云宮、玄龙宮等10多个县市20多座关帝宫庙会香结缘,促进了两岸关帝文化交流。
值   得记叙的是,1月12日,访问团在台湾台中圣寿宫朝圣时,庙主委张子清宣读欢迎东山关帝祖庙访问团朝圣祝词时,话音一落,祀桌上仅仅一支香的香炉升起一团圣火,俗称发炉(吉祥之意)。访问团转向朝拜天公时,香炉再现一团圣火,张主委万分高兴,说这是关帝祖庙灵光显现千载难逢的兴旺祥和瑞象。访问团在宜兰礁渓协天庙、嘉义镇天宫参拜时,也岀现同样的发炉 祥光。


[page]


   在台期间,访问团应邀出席了由礁溪关帝庙主办、台湾寺庙整编委员会协办的关圣帝君海峡两岸文化交流座谈会, 与台湾500多位关帝宫庙代表相聚一堂,共同研讨交流两岸关帝文化的渊源关系和传播的历史发展,加深了认同和友谊。
访问团同时拜访台北、基隆、高雄、台南四个东山同乡会。见到会馆奉祀关帝神像,倍加亲切。
   访问团在基隆港参观基隆漁会,了解了台湾渔业生产情况,尤其是渔船上奉祀关帝的情形。源丰11号渔船老大陈元先生(祖藉厦门人),多次佩带祖上带去台湾的关帝神像前来朝圣竭祖铜陵关帝庙,他的11号船是前来运载关帝神像入台的第一船。此后,他花一亿多元新台币在自家别墅旁兴建一座富丽壮观的关帝庙。
   访问团还参观考察了阿里山、阳明山、嘉义布袋港、新竹高科技工业园区和基隆野柳天然海岸公园等地方,受到台湾同胞的热情欢迎和接待。
   崇拜帝祖华厦之最。东山曾是郑成功抗清复明的重要基地,由于这一特定的历史原因,清政府对东山保持蔑视态度,不予注册入藉。相传关公闻讯后,托梦岛上各大姓族长到关帝庙聚会,商议入藉一事。各族长立即汇集庙殿,悟得关公托梦缘由,无不稽首感恩,並誓作关帝裔孙,立名关永茂 为东山岛藉户主。至康熙五十六年(1717),东山人终被承认为清朝子民,豁减赋税杂役。由此,铜陵人们心目中的关公,永远是一位值得顶礼膜拜的帝祖。从注冊之日起,家家户户悬挂关帝画像,作为祖先奉祀。
   铜山人信奉帝祖忠、义、勇、信、仁、礼、智 的精神文化,把帝祖作为醒愚夫妇指点迷津的先师;最为实事求是的法理判官;社会伦理道徳的精神卫士;百姓家避灾纳福的保护神。因此,铜陵人不论官宦绅士还是低层人家;不论富豪巨商还是贫民百姓;不论五世同堂还是孤寡老朽;不论集团大亨还是作坊小商;不论昌盛年代还是厄运连连的逆境里;不论是居宿高楼大厦还是平房破屋;不论是大家小户还是摊业行头;不论是酒楼茶肆还是企业公司;不论是山顶人 ,还是讨海汉;每天早晚高香一柱,初一十五鲜果供奉。民间凡有家庭喜庆、商务洽谈、财运讼否、农耕渔牧、娶嫁姻缘、育儿养女、消灾除厄、问病驱魔、仕途升迁、读书启蒙等等,诸事百般,犯疑难断之事,无妨上大庙问帝祖,敬请圣帝指点迷津,予以昭示。所以,铜陵人对帝祖的极端信仰,令俄罗斯科学院院士、高尔基世界文学研究所首席研究员鲍利斯李沃维奇里弗京(汉名李福清)感慨说:神奇的东山岛,家家都是关帝庙!亦正如《全国关帝庙大全》一书所说铜陵人信仰关帝,谓之全国之最。
   匾联精华缘系两岸  关帝庙匾额楹联內容丰富,含义隽永,引人遐想,富有深厚的人文意涵。悬挂于关帝庙门楣、枋樑或牌楼上端的匾额。有匾词直接标示名谓的铜陵关帝庙;有颂赞威德的咸丰帝御笔匾额万世人极; 有1993年11月6日,台湾政要林正杰(康美人,立法委員)缅怀感恩的匾额威震华厦 ;有2007年,漳州首届旅游节、第十六届(福建东山)关帝文化节期间,国民党前主席连战题匾忠义千秋; 有亲民党主席宋楚瑜题匾义正千秋,协合两岸,黄炎华胄; 有台湾海基会 董事长江丙坤题匾武德维扬; 有台湾中华总会会长廖正濠题词忠义千秋;有2011年第二十届关帝文化节连战题词巍巍帝德,福佑中华。 和蒋孝严题词佑国佑民; 还有1988 年8月,高雄文衡殿赠送追源谒祖 匾;1991年11月21日,澎湖红毛城武庙主委王镜芳献圣德流芳 匾额;1993年2月,台北市同乡会理事长何炳武献勋名万世 匾。这些匾额题词表达了两岸民众渴望安居乐业,和谐共处的精神祈求。


[page]


   楹联,有黄道周的柱联:数定三分扶炎汉平吴削魏辛苦倍常未了一生事业,志存一统佐熙明降魔伏虏威灵丕振只完当日精忠 。成为两岸关帝庙神缘祖庙寻根认祖的文物见证;有文三俊题联:发大圣贤正气,醒愚夫妇真心。有孙有全的柱联:入圣门总要请祈休咎,登帝殿便知明辨是非。有陈廷霖(清监生)的柱联:情同骨肉兄及弟,义薄云天君与臣。有陈联福、陈联春的柱联:肝胆在中结得君臣兄弟,尊亲无外同兹日月山河。有薛受益(山东高密人,清潮州总兵)柱联:山岛雾收舒正气,海门日岀照精忠。有陈秋顺的柱联:控海依江帝关巍峨千秋秀,极天标地圣恩浩荡万方灵。还有些作者不详的題联,如德配文宣垂万古,功高武穆冠春秋。天地间完人第一,古今际正义为尊。等等。这些楹联不但表达了关帝文化之精华,而且成为两岸关帝文化的精神纽带。
   铜陵关帝庙是铜陵历史、文化和艺术的体现;是铜陵兴衰变迁的见证;是铜陵人沧海桑田的诠释。铜陵人的帝祖和铜陵人同样都受过历史厄运的冲击,清朝遭迁界、抗战时遭日机轰炸、民国时遭破除,更甚,1966年文化大革命 红卫兵 在浩刼文化 的驱动下,把关帝庙横扫一空。
   但是,人民心中的信仰是不可泯灭的,更不可能摧毁的。铜陵人崇尚关公义不负心,忠不顾死 的忠义精神,为了保护关帝庙不被摧毀,洗刼残存的石龙柱、壁雕石碑,铜陵人蔡寿跃、杨勇、黄波等人冒着被批斗的风险,连续几天几夜用泥浆把庙內残存的石龙柱、壁雕、石刻碑记涂抹包装起来,并巧妙地写上毛主席语录。 渔民黄茂金等人聚首在关帝庙轮流蹲守,防止红卫兵 再来破四旧。为了保护关公青龙偃月大刀,住在关帝庙附近黄道周故居旁边(门牌196号)的陈素月老人(今103岁)及其儿子黄波等4人连夜把大刀偷出来,缷成两节用破布包裹好,挷在自家一棵大榕树的树干上,利用茂密的树冠掩盖起来。 1980年,关帝庙复兴时,大刀同与镇庙兵器八大件送到陈美贵渔钓厂除锈电镀,焕然一新,复位安放。时年仅有一家打渔钓小作坊的陈美贵先生,带着对帝祖的无限雯诚,自带工具进庙做义工,连续几十天废寝忘食地细心清洗龙柱和壁雕,修复如初,深受赞扬。陈美贵成为铜山钓王之后,多次乐捐。更有许许多多的东山信众和海外侨台胞都为重兴关帝庙做岀重大贡献。                                    
   铜陵关帝庙,正如东山县政协副主席、漳州师院闽台文化研究所特聘研究员刘小龙在《跨越海峡的统一之神》和《东山岛寺庙与台湾神缘关系》文章中所描述:东山关帝庙无疑是最能集中体现关帝‘统一’精神的突出典型。在海峡两岸庙祀文化中具有独特的无可替代的历史地位和深远的声灵影响。所具有的丰厚的历史文化内涵和独特的闽南地方文化色彩,又是人们进行探古寻幽的神奇宝殿、旅游观光的美丽庭园。                         

上一篇:没有了
下一篇: 铜山关帝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