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道周年谱注译
栏目:道周文化 发布时间:2014-10-15

原文

  五年(乙丑),先生四十有一。

  夏四月,请告归里。秋七月,至家。冬十二月,葬青原公于北山,因结庐其下,躬自负土成坟,勒先人行事铭于屏石。盥沐为书,每书辄簪笔(1)以拜,一字一拜,拜毕而后书。文皆从古,如三代(2)以上碑。复立小石屏于坟后,颜(3)曰「青原元穸(4)」,背镌三十五字,语同古谶(5),不可解。次及坟庭,亦取青石员砥(6)之,着河洛(7)正变(8)之文,宛然地上。经营数年,然后就。常曰:『吾兹茔域(9),上下数之,卦变(10)俱全,后世谁复有能知之者』?张镇朴琠(11)曰:『先生自是之后,出则言朝,还则守墓,盖百年精神结聚于此云』。

  洪谱:子曰:『乙丑春,余在长安(12),与刘御史其忠(13)隔一邸舍。余既以讲筵获罪,御史用劾魏珰杜门,虽咫尺不相往来。即逾月,御史以甘肃差去,余用侍养归。未移时而祸发。所不见血者,剑首之缕(14)也(余略同)。

郑谱:当魏珰时,经筵故事,展书官必奉书膝行。道周以为经筵道尊,不宜有此,独以平步进。魏珰目摄(15)之,不能难也。

 

注释

(1)簪笔:古时男女都会用簪来固定发冠,把插在头上,方便随时记事,称为簪笔。(2)三代:指夏商周。《论语·卫灵公》:斯民也,三代之所以直道而行也。邢昺疏:三代,夏、殷、周也。

(3)颜:额头,如龙颜。引申为上方、顶端。

4穸(xī):在黄昏时下葬。引申为埋葬,墓穴。《新唐书》:“夫陵域宅神,神本静,今大兴荒废,嚣役密迩,非幽穸所安,改之便。”

(5)谶(chèn):将要应验的预言、预兆。

(6)员砥:员,圆也。砥,磨平的石头。

(7)洛:洛书,古称龟书,传说有神龟出于洛水,其甲壳上有此图象,结构是戴九履一,左三右七,二四为肩,六八为足,以五居中,五方白圈皆阳数,四隅黑点为阴数。河图与洛书是中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两幅神秘图案,河图洛书是中华文化,阴阳五行数之源。

8)正变:以正为源,以变为流;同时以正为盛,以变为衰。源流、盛衰、正变各各相当,是正变说的宗旨所在。东汉经学家郑玄(127200)在《仪礼注疏》提出“风化之原”和“诗之正经”的观点,这是正变说由来。

9)茔域:墓地。《周礼·春官·肆师》:“掌兆中庙中之禁令。”汉·郑玄注:“兆坛,茔域。”

10)卦变:系指卦与卦之间的联系与变化。黄道周推崇京房,后世也普遍认可京房的十六卦变。

11)琠(tiǎn):通“瑱”,玉的名称,也指美玉。古代“瑱”通“填”,引申为填充、补充。《国语》:“其又以规为瑱也。”

12)长安:这里借指首都北京。

(13)刘其忠(1582~1633):长泰陈巷镇苑山村人。字长琯,世称玄为先生,万历四十四年(1616)进士,官升湖广道监察御史。天启四年(1624)六月,天启六年,刘其忠被革职回乡。翌年,朱由检即位后,清除阉党,刘其忠官复原职。崇祯六年,刘其忠病故于家乡。

(14)剑首之缕:剑柄上的装饰物,意思是宝剑装饰再漂亮也是杀人的利器。

(15)摄:通慑,威胁。《左传·襄公十一年》:“不然,则武震以摄威之。”

 

译文

天启五年(1625)(乙丑),先生四十一岁。

夏天四月,请求告假回家,秋天七月到家。冬天十二月,改葬父亲青原公于漳浦北山。就在墓旁搭盖小屋居住,亲自背土筑成坟堆,把先人的行为事迹镌刻在碑石上。沐浴之后才书写,每次书写总是把笔插在头上跪拜,一字一拜,拜完了再书写。行文按照古语,就像三代以前的碑文。又立小石碑在墓后,上方刻着“青原元穸”,背面镌刻三十五个字,词语就像古代的预言,无法解释。又在坟墓前庭,用磨平的青石板铺成圆形的埕地,刻着河图洛书从本源到变化的文字,好像在地面自然而然形成,精心制作了几年才完成。经常说:“我这块墓地,每一卦上下数的卦变一应俱全,后代的人们又有谁能够懂得呢?”张镇朴先生补充说:“先生从此以后,出山做官就评论朝政,退隐回家就守护坟墓。百年来的思想精华都聚集在这里。”

《洪思年谱》:先生说:“乙丑年春天,我在京城,住所和御史刘其忠先生只隔一座房子。我因为在讲经筵的行为被魏忠贤问罪,刘御史也因为弹劾魏忠贤而闭门不出,虽然咫尺距离但不敢互相往来。过了一个多月,刘御史被派到甘肃任职,我也用侍养母亲的理由回家,还没有离开而刘御史的祸事发生了,所谓杀人不见血的,也只是剑柄上漂亮的装饰物。”(其余大致相同)

《郑亦邹年谱》:魏忠贤当政时,讲经筵上惯例,展书官必须手奉经书跪着前行。道周认为讲经筵上讲经很尊贵,不应该这样。只有他昂首阔步走进去,魏忠贤怒视先生,也没有能够为难啊!

 

原文

  六年(丙寅),先生四十有二。

春,娶夫人蔡氏(1),计部(2)蔡公(讳乾釜)(3)侄女也。越两月,而母太夫人违养(4),先生水勺不入口者五日。自此敕断外事,依依北山,不面津显(5),不与宴会,不作诗文也(洪谱同)。

 

注释

1)蔡氏:蔡玉卿(16121694),名润石,字玉卿,福建漳州龙海人,黄道周夫人,著名书法家。蔡玉卿出生于鹤峰(今蔡坂村)一个隐士家庭。她幼时恬静寡言,喜爱读书,10岁能属文,15岁嫁黄道周为继室。蔡玉卿来到黄家,不但“事姑以孝闻”,且能刻苦攻读,临池泼墨,就是随黄道周上京途中,也坚持天天临摹东晋女书法家卫夫人字帖。几经磨砺,字、画、诗均有造就,但其作品多不行世,而行世的也以“闺中名不宜传外”为由,署黄道周名字。

2)计部:明清时代户部的别称。明·赵南星《王先生行状》:“己丑冬,余官选部郎,友人姜仲文以计部郎请告还。”

3)蔡乾釜:龙海海澄人,具体事迹不详。

4)违养:指父母或尊长去世。唐·元稹《唐故河南元君墓志铭》:“先府君违养之岁,前累月而季父侍御史府君捐舘。”

5津显:津,要津,重要的位置。显,显要,显要的人物。

 

译文

天启六年(1626)(丙寅),先生四十二岁。

春天,娶夫人蔡玉卿,她是户部蔡乾釜先生的侄女。过了两个月,母亲太夫人去世,先生五天不吃不喝。从此不处理外面事务,留恋北山,不和达官贵人见面,不参加宴会,不作诗词文章。(洪思年谱相同)

 

原文

  七年(丁卯),先生年四十有三。

时海寇(1)屡警,摽掠肆行,郭外村里,远近为墟。先生独营坟不辍。诸暴客亦相戒无扰。腊月,乃葬太夫人于北山(洪谱同)。

 

注释

1)当时海盗集团主要是郑芝龙武装集团。福建巡抚朱一冯采取“以夷制盗”政策。导致了郑芝龙攻击荷兰舰队,并且进攻福建沿海一带,取得福建沿海的制海权。崇祯元年,熊文灿巡抚福建,成功招抚郑芝龙,并利用郑芝龙消灭刘香集团,福建沿海才逐渐平静下来。

 

译文

天启七年(1627)(丁卯),先生四十三岁。

当时海盗蜂起,经常传来危险的消息,抢劫掠夺肆意横行,城镇乡村,远近许多地方都成为废墟。先生独自营建墓地没有停止,那些暴徒也互相告诫没有打扰先生。十二月,先生在北山安葬太夫人。(洪思年谱相同)

 

原文

  毅宗崇祯元年(戊辰),先生年四十有四。

是春,葬先祖母及伯叔,又葬前夫人林氏于北山之左。尝有书曰:『吾今葬祖母伯叔及亡妻毕,便当向平婚嫁之愿。每发一书,头发便白。然视世间,舍此亦无复情致。窭人子(1)作此浩荡,为诸银窖子(2)所笑,奈何奈何』!又按先生诗序云:『八月淡墨(3)已除,甫亲笔砚』。有援琴示诸知己之作。又有同诸生出墓侧谈经分命四章、各证所说之作(洪谱略同)。

 

注释

1)窭人子:意思是贫穷人家的子弟。《汉书·霍光传》:“诸儒生多窭人子,远客饥寒,喜妄说狂言,不避忌讳。

2银窖子:泛指吝啬的有钱人。

3墨:通“”。绳索。扬雄《解嘲》:“徽以纠墨。”

 

译文

崇祯元年(1628)(戊辰),先生四十四岁。

这年春天,安葬祖母和伯父叔父,又在北山左侧安葬前妻林夫人。曾经有书信说:“我现在安葬了祖母、伯父、叔父和病逝的妻子,这就像以前为了了却婚姻的愿望一样,每发一次聘书,忧愁得头发都要白了。然而看这人世间,除了这些便没有什么人情了。贫穷人家的子弟,这么隆重进行安葬,只会被那些有钱人所耻笑,怎么办!怎么办!”又按照先生诗词序言记述:“八月份解除了束缚,开始研墨提笔写作。”有弹琴示意知心朋友的作品,也有同各位弟子在墓侧谈论经学、分成四章各自证明其观点的作品。(洪思年谱大致相同)

 

原文

  二年(己巳),先生四十有五。

三易洞玑书成,有料理三易稍已就绪之作。是冬,辞墓出山,发邮(1)过南岩(2),因偕绍和锄山再辟两洞,信宿(3)而去。至建安(4),知遵化(5)已破,羽檄征师,驿道骚然。乃汰家从,独自携孥(6)出关(7)(洪谱略同)。

 

注释:
(1)邮:古代传递文书的驿站。《孟子·公孙丑上》:“德之流行,速于置邮而传命。”
(2)南岩:福建安溪县南部有南岩峰,海拔1002米。从下文的建安、出关等地点看,当指此地。
(3)信宿:连住两夜,也表示两夜。《水经注·江水》“流连信宿,不觉忘返。”
(4)建安:今福建建瓯县。
(5)遵化:位于北京东北两百多公里处,军事重镇。1629年皇太极率军10万,避开关锦防线,出人意料长途奔袭,从辽西经辽东、内蒙,破长城喜峰口而入,攻陷遵化,京师震动而戒严,同时诏令各路兵马勤王。史称“己巳之变”。遵化也是后来清朝东陵的所在地。

6)孥(nú):妻子、儿女。《孟子·梁惠王》:“泽梁无禁,罪人不。”

(7)出关:指仙霞关,从建瓯北上必须通过仙霞关。
 

译文

崇祯二年(1629)(己巳),先生四十五岁。

《三易洞玑》写成,有表达对三易研究整理稍为就绪的作品。这年冬天,辞别墓地出山,走驿道到达安溪南岩,带着张绍和在山上挖了两个洞,住了两个晚上才离开。到了建瓯,得知遵化被攻陷的消息,羽檄文书征召军队,驿道人马拥挤,秩序纷乱。于是遣散仆人,独自带着妻子儿女出仙霞关。(洪思年谱大致相同)

 

原文

  三年(庚午),先生年四十有六。

献岁(1)抵信州(2)。建德(3)溪中探邸报(4)不至,系缆数日,登钓台诸峰。元夕(5),泊桐君山(6),携酒与桐君对酌。至临安,闻良固(7)失守,四师俱衂(8),又有檄止十道师,为之愀然。至毗陵(9),见郑峚阳于家。将渡江,闻都门戒严,驿骑留滞,乃单车就道,寄孥郑园。至仪真,迟回数日,还向毗陵,召家北上。

  夏四月,至都。未几,与科臣熊德阳同出典浙江乡试。先生在棘闱,每晨起设香案堂上,率同校诸臣北向再拜,而后阅卷,无私谒。程士录(10)亦于当堂起草。发榜之候,踌躇更换,凡诸请托幸窦(11),一时俱塞。而权贵人子不得志,或多侧目者矣。事竣还都,逢神宗实录成,晋右春坊右中允(12)

是时督臣袁崇焕(13)以诱杀毛文龙(14)抵罪,词连旧辅钱龙锡(15),并逮诏狱(16)。廷臣无复言者。先生乃中夜草疏,排闼叩阍(17)。略曰:『累辅所坐,为罪督攀缘耳。督臣受剑制阃(18),令有事得摭(19)阁臣语为质,则是纶扉(20)之内,割边墙为殊域也。且陛下御极以来,辅臣获重谴者九人矣。一代之间,有几宰辅乎?当尧舜盛时,岳牧举鲧(21),谴祸滔天,未闻岳牧系累,烦皋陶(22)之听也。人臣事主,自当以尧舜为师。倘罪辅犹可赎,臣请辍清华(23),历疆场,约束江东,收拾辽广,誓得一当以为累辅减千一之死』。时腊月十三日也。疏奏,天子疑为诋毁曲庇,着令回奏。三奏而疑未释,待命四十日(洪谱同)。

 

注释

(1)献岁:献,进也。献岁指一年的开始。《楚辞》:“岁发春兮汩吾南征。”

(2)信州:江西上饶市。

(3)建德:浙江建德市。可乘船经富春江到达桐庐县、杭州市。

(4)邸报:朝廷给各地政府和官员的新闻报纸。

(5)元夕:元宵节。

(6)桐君山:此地产桐木,可为琴,乃称琴为桐君。

(7)良固:当时清军在关内攻陷并占据的四座城池是:遵化、滦城、永平、迁安,后来均被孙承宗收复。良固不知何地,有待查证。

(8)衂(nǜ):出血。引申为失败、溃败。

(9)毗陵:江苏常州市。

10)程士录:会试录取名次的花名册。

11)窦:孔、洞。引申为疏通。《国语》:“不防川,不泽。”

12右春坊、右中允:太子宫所属官署名,隶属詹事府,正六品。明清时代通常兼任翰林院编修。

13袁崇焕(15841630):字元素,号自如,广东东莞人。万历四十七年(1619)中进士。明末著名政治人物、文官将领。入兵部,守卫山海关及辽东;指挥宁远之战、宁锦之战。但不救朝鲜,擅杀大将仍触兵家大忌。后被崇祯帝以诛杀毛文龙、己巳之变护卫不力以及擅自与后金议和等罪名正法。袁崇焕是明末抗清的民族英雄。

14)毛文龙(15761629):字振南,汉族,明朝浙江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抵抗后金的名将。镇守皮岛,毛文龙是明末歼灭后金(清)军数量最多的军事统帅,被誉为“海上长城”,最终含冤而死。袁崇焕杀毛文龙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15钱龙锡(15791645):字稚文,松江华亭(今上海)人,万历三十五年(1607)进士。历官礼部尚书、太子太保,文渊阁大学士。钱龙锡极力举荐袁崇焕,等到袁崇焕杀毛文龙,他被弹劾为与袁崇焕同谋越权擅杀大臣等多罪。遂托病辞官归乡。当时的魏忠贤余党聚谋污蔑袁崇焕为逆首,钱龙锡等为逆党,崇祯令廷臣议罪,崇祯三(1630)年八月初六日,山东道御史史(范上土下)上疏,造谣说钱龙锡曾接受袁崇焕数万两银子的贿赂。八月十六日,崇祯在平台召对群臣,宣布处死袁崇焕,同时谴责钱龙锡私结边臣,蒙隐不举,令廷臣议罪。九月初三日,大臣60余人把议定结果为“龙锡以辅弼大臣,事关疆域安危,而不能抗疏发奸,何所逃罪。”崇祯帝命人把钱龙锡从松江府华亭县家中逮捕,十二月押到京师,下锦衣卫狱。有关衙门议定:钱龙锡在西市斩立决,连刑场都准备好了。黄道周在十二月十三日独自上疏救钱龙锡,认为他罪不致死,表明他对钱龙锡的同情。崇祯帝好像有所醒悟,突然降旨:钱龙锡“无逆谋,令长系”。“无逆谋”就是说钱龙锡叛逆没有证据,“令长系”即下令把他长期监禁起来。这样,钱龙锡才免于一死。黄道周奏疏呈上,待命四十天,正月十八日和二十七日,奉旨上疏回答崇祯的责问。《明史·钱龙锡传》:“四年正月,右中允黄道周疏言龙锡不宜坐死罪。忤旨,贬秩调外,而帝意浸解矣。”崇祯四年(1631)五月,钱龙锡被遣戍浙江定海卫。

(16)诏狱:就是由皇帝直接掌管的监狱,意为此监狱的罪犯都是由皇帝亲自下诏书定罪。如明代锦衣卫就是诏狱的一种。

17排闼叩阍:闼(tà),小门。阍(hūn):关闭的宫门。本义是推开房门去敲皇宫的大门,比喻为直接向皇帝上疏。

18)阃(kǔn):门槛,比喻为国门。《史记·冯唐传》:“以内者寡人制之。”

19)摭(zhí):拾取、摘取。论衡·逢遇》:“犹拾遗于涂,摭弃于野。”

20)纶扉:指内阁,明清时称宰辅所在之处为纶扉。明·谢肇淛《五杂俎·事部三》:“弘 成以前,内阁尚参用外秩,如陈山以举人,杨士奇以荐辟……皆入纶扉,五十年以来,遂顓用词臣矣。”

21岳牧举鲧:岳牧:指传说中尧舜时四岳十二牧的简称。泛指封疆大吏、公卿诸侯。鲧,禹的父亲,治水失败,为大凶之一。当时岳牧曾经推举他。

22)皋陶:舜时的狱官。

23)清华:清高显要之职。《南史·到撝传》:“晏先为国常侍,转员外散骑郎,此二职,清华所不为。”

 

译文

崇祯三年(1630)(庚午),先生四十六岁。

年初抵达江西上饶。进入浙江到达建德境内,沿富春江坐船前行。打听邸报,还没有到来,在江中停船几天,登上钓台等山峰。元宵节停泊在桐庐县的桐君山下,携酒和桐君对饮。到了杭州,听说良固失守,四支部队损失惨重,又有命令阻止十路兵马,为国事而担忧。到达江苏常州,到郑鄤家里拜访他。将要渡江的时候,听说京城戒严,驿道上驿马滞留不能往前走,于是单身上路,把妻子儿女寄在郑鄤家里。到了仪征,徘徊了几天,返回常州,带着妻子儿女重新北上。

   夏天四月,到达北京没有多久,和科臣熊德阳一起到浙江主持乡试。先生在试院大堂上,设香炉几案,每天早上率领主持考试的同僚,朝北面而拜,然后才开始阅卷。没有人敢私自进见,程士录也是当场起草。放榜公布的时候,反复考虑有哪些修改更换。凡是托人情想要疏通的,全部杜绝。那些权贵人家的子弟没有如愿以偿,有许多人愤怒地斜着眼睛望着先生。事情结束返回北京,赶上《神宗实录》撰写完毕,先生晋升为右春坊、右中允。

    这时蓟辽督师袁崇焕因为诱杀毛文龙被问罪,文字言词牵连到前首辅钱龙锡,并由皇帝下诏逮捕入狱,大臣们没有人敢说话。先生于是半夜起草奏疏,他的行为就像推开房门直接去叩响皇宫的大门,大意说:“首辅受牵连坐牢,是因为有罪督臣攀援关系的缘故。督臣接受宝剑把守国门,有好事者摘取内阁大臣的一些言语作为证据,这是内阁把边疆划分开来当做特殊的地方啊!况且陛下从登基以来,首辅大臣被责备贬谪已经九人,一代人之间,能有几任首辅呢?当尧舜盛世的时候,岳牧推举鲧执政,罪过祸害滔天,没有听说岳牧受到牵连,也没有麻烦狱官皋陶的视听。大臣侍奉皇上,自然应该以尧舜为师。假如有罪的首辅还可以弥补罪过,臣请求中止我清高显要的职务,奔赴疆场,整顿江东局面,收复辽东失地,誓死独挡一面,以此为有罪的首辅减千分之一的死罪。”这时是十二月十三日。奏疏呈送上去,皇帝怀疑是恶意诋毁曲意包庇,命令回复解释。先生连上三封奏疏,没有消除皇上的怀疑,待命四十天。(洪思年谱相同)

 

原文

四年(辛未),先生年四十有七。

  春正月十九日,先生回奏三疏,始下「已降三级调用矣」。而礼科又吹索(1)浙围事,数次不已。先生遂更三疏乞休。同官倪公(讳元璐)抗疏,称先生为古今第一词臣,臣愿以职让先生。因属之以诗。其序曰:『文网未释,乞休为劳。倪鸿宝特疏见白,为诗言谢,非乖叔向(2)引谊之情,未殊孟博(3)避咎之旨也』。夏五月朔,上以久旱步祷南郊。十三日,乃释旧辅钱龙锡。先生于是有大解网之诗,而乞休之疏旋于后十一月二七日下矣。

腊月,举一子,亲朋毕贺,盖即长公子麑(4)也。故先生诗云:『乳汁不从俸米得,后来应记伐檀(5)诗』是也(洪谱略同)。

 

注释

(1)吹索:即吹毛索疵。吹开皮上的毛寻疤痕。比喻故意挑剔别人的缺点,寻找差错。

2叔向(生卒年待考):姬姓,羊舌氏,名肸(xī),字叔向。春秋后期晋国贤臣,公族大夫。政治家、外交家,以正直和才识见称于时。叔向的弟弟因罪被范宣子所杀,叔向受牵连被囚禁,祁奚大夫去见范宣子,说叔向是社稷贤能,公忠为国,不能以弟之罪及叔向,范宣子悦而释之。这里黄道周把倪元璐比做祁奚大夫。

(3)孟博:范滂(pāng)(137~169),东汉官员。字孟博,汝南征羌(今河南漯河市召陵区)人。少厉清节,举孝廉。曾任清诏使、光禄勋主事。他见时政腐败,弃官而去。汉灵帝初年兴党锢之狱,诏捕范滂,他浩然正气不避抓捕的圣旨,死狱中。

(4)麑(ní)幼鹿

(5)《伐檀》:是《诗经》中魏国的民歌,是一首嘲骂剥削者不劳而食的诗。

 

译文

崇祯四年(1631(辛未),先生四十七岁。

春天正月十九日,先生呈上的三封奏疏旨意下来:降三级调用。而礼部的官员又在先生主持浙江乡试的问题上吹毛求疵,弹劾几次还不罢休。先生就再上三封奏疏请求退休。同僚倪元璐先生上疏抗辩声称:“先生是古往今来第一翰林文臣,臣愿意把职位让给先生。”先生于是赠诗给他,其序言说:“文字罗网没有解开,以请求退休为努力目标。倪鸿宝特别上疏表白,作诗表示感谢,没有背离叔向引以为豪的情谊,也和孟博不回避抓捕的圣旨没有区别。”夏天五月初一,皇上因为长时间干旱,步行到南郊祈祷。十三日,释放前首辅钱龙锡。先生因此有了文字罗网大解除的诗作。而请求退休的奏疏,在十一月二十七日批准下达。

   十二月,先生有了儿子,亲戚朋友祝贺,这就是大公子麑。因此先生在诗中说“乳汁不是从俸禄中得到,将来应该记住划檀诗。”这是在告诫儿子。(洪思年谱大致相同)